跳到主要內容 :::
:::
全宗瀏覽
全宗 經濟部
調閱次數:0
點擊次數:4792
全宗
經濟部
實體描述
21,336冊
範圍與內容
經濟部檔案內容可分為行政與業務兩大類,行政單位有總務司、人事室、秘書廳、技術廳、參事廳、會計處、統計處、經濟考核委員會等;而業務單位中又含許多重要的附屬機構。工商發展是經濟現代化極重要的一環,經濟部所屬工業司、電業司、商業司、企業司、礦業司、資源委員會、工礦調整處、西昌辦事處等單位中,留有大量公、民營工、商、礦類公司行號之基本資料,從中可以研究當代中國企業的經營型態、資金籌措與運用、經營與管理之成敗得失等,許多工商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根本問題,可以從中擷取經驗。中國經濟現代化過程中的時代限制、努力經過、發展方向等問題,也可經由對這些資料的掌握與研究,獲得較深刻的體認與展望。檔案起迄時間為1916至1959年。
館藏地
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
行政/傳記歷史
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,為實行戰時體制,1938年1月將實業部改組為經濟部,所有中樞駢枝經濟機構皆併入該部,經濟行政事權始趨統一。經濟部成立之後,除一般行政機構外,專業行政機構則有農林司、工業司、商業司、礦業司、水利司等,附屬機構有資源委員會、工礦調整處、中央工業試驗所、中央地質調查所、礦冶研究所、全國度量衡局、商標局、貿易委員會、中央農業實驗所、農本局,以及黃河、揚子江、珠江等水利工程機構。1940年7月,裁撤農林司,有關農林漁牧業務劃歸新成立的農林部掌管。1941年9月,裁撤水利司,水利業務由新成立的行政院水利委員會負責,自此經濟部所掌業務以工商為主。1944年,行政院成立戰時生產管理局,原屬經濟部的工礦調整處併入該局。1946年5月,資源委員會劃歸行政院直轄,經濟部本身組織及其他附屬機構亦有所調整。1948年行憲之後,經濟部一度改稱工商部,1949年4月,中央政府南遷,再度將名稱改為經濟部。此後遷臺,經濟部名稱沿用至今。
檔案編排
經濟部檔案的層級分有多種,主要為全宗、副全宗、宗、冊等四層級;但在水利司、電業司等業務單位中又分為全宗、副全宗、副副全宗、系列、宗、冊等六個層級;商業司公司登記卷分為全宗、副全宗、副副全宗、系列、副系列、冊等六個層級。
出版資訊
《經濟檔案函目彙編》第二冊,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,1993年6月。
版權
數位影像版權屬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
來源
經濟部
典藏歷史
自1966年至1991年,由經濟部陸續移轉近史所典藏。
備註
經濟部103年5月1日經總字第10302902570號函,概括解密,註銷各級密等。